Image
慈济大学人员与丹中师生大合照
慈济大学升学讲座:为丹中学子打开未来之门
 
昨日晚间,慈济大学全球事务处郭又铭处长、社会教育推广中心牛江山主任及生涯发展中心谢丽华主任应邀来到丹中,为高三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学讲座。他们结合自身经验与慈济大学的教育理念,向学生们展示了未来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路径。
 
谢丽华主任以“天赋与潜能”为主题开启讲座。她鼓励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并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斜杠青年”的真正内涵——斜杠并非仅是兼职工作,而是通过掌握另一项专长,借多样化技能实现职业的多维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赋与潜能,谢主任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其中包括让学生抱胸,左右手的上下位置,并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原有的姿势,从而带出解释:原本的姿势代表自然形成的习惯,象征天赋;而改变后的姿势则需刻意练习,这正是潜能开发的过程。
 
接着,谢主任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框,邀请学生根据框的形状随意作画。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品都局限在框内,只有少数同学大胆跳出框的限制。谢主任借此指出“我们常常习惯于遵循已有的规则或框架,而忽略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她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敢于打破思维束缚,因为跳出框的思考方式往往会带来全新的机会和发现。
此外,她还以语言能力为例,在了解现场大部分学生会说广东话或客家话后,她引导学生思考:“天赋让我们在某些领域有天然的优势,而潜能则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挖掘,只要肯努力,很多技能都可以掌握。”
 
谢主任还强调,尽管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但大学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方面。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马来西亚到台湾求学与发展的历程,用实际例子生动诠释了努力与自信的重要性。她鼓励学生跳出舒适圈,勇于尝试并拓宽人生的可能性。其幽默风趣且深入人心的演讲风格,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重新思考职业目标与未来规划。
 
随后,郭又铭处长介绍了慈济大学的独特教育体系。他提到,慈济大学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强调道德品格的塑造。学校提供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实习机会以及人性化的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他还详细说明了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包括全额奖学金及生活补助,以为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提供坚实支持。他特别提到,慈济大学的护理学系和生物医药科技学院课程在台湾乃至国际上均享有盛誉,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接着,牛江山主任以实际案例展示了慈济大学“试读项目”的优势。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可以利用为期三个月的短期体验课程,深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教授面对面交流,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术和职业方向。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三位嘉宾与学生共同探讨了“AI时代的人才需求”。他们指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取代许多技术性工作,但人类独有的价值观、创新能力和情感智慧是无法被取代的。因此,他们鼓励学生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未来。
这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讲座,不仅让学生们对慈济大学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特色有了深入了解,还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规划个人的未来方向。林敏萍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感谢慈济大学团队的分享与指导,同时勉励学生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次讲座为丹中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启发与借鉴,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升学挑战与人生旅程。
 
报导、摄影/ 校讯组 方陈橞玟